Version classiqueVersion mobile

Encyclopédie des historiographies : Afriques, Amériques, Asies

 | 
Nathalie Kouamé
, 
Éric P. Meyer
, 
Anne Viguier

D

中国所藏近代西藏和藏事档案

Documents of Tibet and Tibetan Affairs in Modern China Preserved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Documents sur le Tibet et les affaires tibétaines de la Chine moderne conservés par la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Les)

Cao Bihong 曹必宏

Résumé

Au cours du long processus du développement historique du Tibet et d’autres régions où se rassemblèrent les Tibétains (c’est‑à‑dire, une partie des préfectures, villes et districts des provinces Sichuan, Qinghai et Gansu), un nombre considérable d’archives relatives au Tibet et aux affaires tibétaines ont été constituées, principalement sous la dynastie des Qing et la République de Chine. Ces corpus sont conservés avec grand soin dans plusieurs dépôts d’archives historiques nationaux de Chine, des dépôts d’archives provinciaux et des bibliothèques de la Région autonome du Tibet, du Sichuan, du Qinghai, du Gansu et du Yunnan. Cette notice présente de manière systématique la quantité et le contenu principal des documents relatifs au Tibet et aux affaires tibétaines de la période qui va de 1840 à 1949, en particulier la période de la République de Chine, et qui sont conservés dans le Premier dépôt des archives historiques de Chine, le Deuxième dépôt des archives historiques de Chine, les Archives de la Région autonome du Tibet, les dépôts d’archives de la province du Sichuan, d’une partie de ses préfectures, villes et districts ; les dépôts d’archives et les bibliothèques dépendants de la province du Gansu ; le dépôt d’archives provincial du Qinghai ; et les dépôts d’archives de la préfecture autonome des Tibétains Diqing du Yunnan, ainsi que de ses districts. En outre, la présente notice donne aussi des détails sur les catalogues archivistiques et les collections spéciales compilées et éditées par les dépôts et les bibliothèques ci-dessus nommés. J’espère que cette notice fournira des références servant à renforcer les études historiographiques sur le Tibet, ainsi que d’autres régions où se rassemblèrent les Tibétains, et sur les relations entre le gouvernement central et le gouvernement local tibétain dans la Chine moderne.

Texte intégral

前言

1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今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唐代,藏汉民族通过王室间的联姻、会盟,建立了密切友好的亲谊关系。从元代开始。元朝中央政府设立宣政院,直接管理西藏地百的军政要务,并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理民政等事务。明代承袭元朝治理西藏的权力,沿用元代官制,在西藏分别设立都指挥使司、宣慰使司、招讨司、万户府等机构,管理西藏地方军事民政事务。清朝政府在继承元、明对西藏治理经验的基础上,在中央设立理籓院,管理蒙藏等民族事务,建立了驻藏大臣制度并不断完善,使驻藏大臣成为清朝中央政府派驻西藏的最高行政长官,代表皇帝在西藏行使各种权力,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也达到最高阶段。民国时期尽管战乱频发,中央政权更迭,政局多变,帝国主义列强插手挑拨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西藏与内地还发生了三次较大的纠纷和线争,但民国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管辖从未改变,西藏作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始终处于中央政府的统辖之下,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有关西藏和藏区的档案资料。既有反映元以来历代中央政府与西藏的地方政府及其他藏区政治、军事、经济等关系的内容,也有反咉藏族聚居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宗教等状况的内容,还有反映各藏族聚居地区之间交往、冲突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档案最早形成于元代,但绝大多数形成于清代和民国时期,尤以民国时期档案最多。这些档案集中典藏在国家级的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及有藏族同胞集中聚居的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的各级档案馆、图书馆和寺庙中。兹将上述机构所藏1840年一1949年间特别是民国时期有关西藏和藏事档案的概况、主要内容及档案目录、专题档案的编辑出版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为藏学研究提供参考。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西藏及藏事档案

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专门保管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档案的国家级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档案1000余万件。

4清朝政府在治理西藏的长期活动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文书和资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西藏及藏事档案,主要是清朝中央改府对西藏及藏族聚居地区的施政文书,其中有皇帝册封达赖和班禅等人的诏书、敕谕,治理西藏各种谕令;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等大活佛以及诸王公、贝勒、贝子、噶伦、土司等上呈皇帝的奏疏、表文;清驻藏办事大臣、西宁办事大臣、库伦办事大臣及各地督抚、将军等大员和军机处、内阁、理藩院等部院衙门,为处理西藏及藏事上呈皇帝的题奏本章;有关衙门记录西藏重大事务的档册,以及西藏及藏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情况。这些档案有3万余件,主要用汉文和满文书写,也有少量是用藏文和蒙古书写,档案形成时间起于天命七年(1622年),迄于宣统三年(1911年),分藏在内阁、军机处、宫中、内务府、宗人府、吏部、礼部、工部、外务部、兵部、学部、民改部、农工商部、邮传部、巡警部、理藩部、会议政务处、醇亲王府、赵尔巽等十九个全宗中,其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一)发生在西藏及藏区的重大事件。如清军入藏平定准噶尔之乱,罗卜藏丹津叛乱及清军防范事件,大小金川事件,瞻对事件,郭罗克问题,巴塘事件,张荫棠、联豫办理藏务专案,西藏地方抵制赵尔丰进藏和川军入藏专案,等等。

(二)民族纠纷事宜。主要如汉藏交界地区纠纷,云南藏族、怒族纠纷,查办博窝事件,藏族与其他民方关及部落的纠纷案,等等。

(三)宗教事务和礼仪活动。如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章嘉呼图克图、哲布尊丹巴、济咙、第穆、热振等各大活佛的转世坐床、封赠名号,遴选经师,年班朝贡,颁敕奖赏,寺庙和喇嘛的管理,熬茶布施,等等。

(四)政教官员的任免、调补、奖惩抚恤。如驻藏大臣办事官员、第巴、噶伦、代本、土司、扎萨克喇嘛及王公、贝勒、贝子等的升迁调补、奖赏抚恤、纠参处分,等等。

(五)西藏地方军政管理事务。如西藏驻军及军队训练、巡查边界、驿站传递;西藏赋税征收、经费收支、货帀发行、商业白易、农牧生产、仓储管理;西藏的户籍管理、灾情赈济;藏族文化教育和医药防疫,西藏民事争讼、案件处理,等等。

(六)涉外事件。如英国侵略西藏事件,办理各国人员来藏游历、传教及交往,等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藏文档案有300余件,主要为历世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大活佛及王公、噶伦、土司等的奏书、呈文原件。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西藏及藏事档案

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届中央政府及其直属机构档案的国家级历史档案馆,馆藏总量为231万余卷,约 4500万件。在其所藏卷帙浩繁的档案文献中,也珍藏有民国中央政府及所属部院等机关与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以及四川、西康、青海、甘肃等藏区省份来往的、内容十分丰富的档案史料,至少在3万件以上,档案形成时间为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二月,至1949年。这些档案集中保存于民国北京政府蒙藏院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西藏驻京办事处、西藏驻平办事处、西藏驻康办事处、班禅驻京办事处等全宗中,主要记载和反映了晚请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治理西藏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以及中央政府关于西藏的重大事件、重要问题的处理情况,同时,也记载和反映了这一时期与西藏毗邻的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省藏区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历史。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西藏地区

1、政治方面。包括有:清末英国两次武装侵略西藏,清政府被迫签定不平等《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续约》;藏英(印)通商谈判,西藏亚东开关设埠,关务活动;藏哲边界谈判、交涉,签订不平等条约;四川新军入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出亡印度,清政府褥夺其名号,新军被逐,达赖返回西藏;民国北京政府任命西藏办事长官,行使前清驻藏大臣的职权,并派官员赴西藏宣慰,颁赐班禅大师封号,恢复十三世达赖名号,十三世达赖回到离别近三年的拉萨;英国策划“西姆拉会议”,阴谋制造“西藏独立”,分裂中国,中国政府秉承中央政府命令,严词拒绝在《西姆拉条约》上签字,会议破产;英国嗾使西藏上层分裂分子武力进攻康区,英政府催促续议藏约,川军溃败,朝野上下纷纷条陈治藏方策;1923年九世班禅被迫北上,开始长达十四年的内地活动,1931年国民政府封授九世班祥“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名号,1932年明令特派其为西陲宣化使;十三世达赖实施新政,西藏地方政府同中央政府改善关系,派僧侣官员参加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的蒙藏委员会会议,西藏、班禅两驻京办事处先后成立;南京国民政府调解西藏地方与尼泊尔的纠纷,调停西藏与西康地方的纠纷;1933年12月17日(藏历10月30日),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拉萨圆寂,国民政府特派黄慕松入藏致祭;并追赠“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封号;热振出任执政及接受册封;1935年8月国民政府特派专使护送九世班禅回藏,由于噶厦极力反对和英国的直接干涉,班禅回藏受阻,并于1937年12月在青海至树圆寂,国民政府追赠“护国宣化广慧圆觉大师”封号,并特派考试院院长戴传贤赴甘孜致祭;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寻访、认定,1940年2月国民政府特派吴忠信入藏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认定和坐床典礼;1941年2月中央政府派专使护造九世班禅灵柩回藏;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寻访、认定,1949年8月国民政府特派关吉玉赴青海塔尔寺主持十世班禅转世坐床典礼;西藏僧侣和民众支持抗战及藏族上层人士如喜绕嘉措等人的抗日活动;抗战期间西藏当局向英美洽购军火,拒修中印公路,擅设“外交局”,并在英国的支持下,擅派“西藏代表团”出席泛亚洲会议;热振被害事件;西藏商务代表团非法赴欧美活动;“驱汉事件”;西藏代表出席历届全国性会议,如民国北京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会议、善后会议,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国民会议、国民参政会议、国民大会等;中央对藏政策的演变,以及蒙藏院、蒙藏委员会及驻藏办事处的设立和主要活动,等等。

2、经济方面。主要有:民国中央政府制定、颁布和实施的关于西藏经济建设纲领计划、政策法规;反映西藏地区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贸易、矿产资源、财政金融等方面开发、建设和发展状况的档案资料;反映西藏农牧业概况,瘟疫、地震等灾情及赈济文件;减免差徭、赋税;西藏地方与内地包据边茶、羊毛等在内的经贸往来;西藏地区的人口调查、户籍与行政区划管理;拉萨等地设立气象测象所及气候观察,等等。

3、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国民政府推进西藏教育计划措施及实施情况,设立各类学校,推进边疆教育,推荐藏族青年入中央大学等内地大学及中央军事学校、中央政治学校等学习、培训和深造;创办报刊,推广识字运动,设立各种卫生医疗机构,培养医务人员,改进民众卫生习惯,等等。

4、宗教方面。包括有:国民政府关于藏传佛教的政策和对喇嘛、寺庙的管理,制定和颁布实施《管理喇嘛寺庙条例》《喇嘛转世办法》《喇嘛登记办法》《喇嘛作用办法》等,制定和颁布《达赖班禅代表来京展觐办法》《边疆宗教领袖来京展觐办法》、蒙藏回疆等地长官和各宗教钦袖人员来京 《晋谒颁赠办法》《招待规则》等;西藏派遣喇嘛驻内地寺院、喇嘛晋谒、宣化、游览、募化情形;派遣内地僧侣赴藏游学,并制颁有《派遣与补助内地僧侣赴藏游学规则》;三大寺及札什伦布寺等传召法会和布施活动;制定实施《改进边疆寺庙教育暂行办法》,等等。

(二)四川(西康为主)地区

主要有中央治理西康方针政策;西康建省委员会、西康省政府的筹建和成立及其与藏事有关的各项工作;西康自然、社会状况、地质矿产、资源等调查,西康农林畜牧业、合作事业、财政、赋税征收状况;西康银行发行藏币券、中央银行在康设立分行及金融活动;藏茶制造和运销西藏;西康各市县户籍普查和人口统计;西康防务、保甲制度、社会治安、司法制度和各种案件审理;西康驻京办事务、西康民众代表驻京办事处、西康旅京同乡国防救援会、西康三十九族民众驻京通讽处、驻西康经济研究所、川康经济建设委员会等机构的设立及主要活动;诺那呼图克图赴康宣慰及与刘文辉部发生冲突;上阿坝与拉卜楞寺纠纷;木里土司纠纷;果洛求属与划界及与青(海)军冲突;巴安纠纷;等等。

(三)青海地区

主要有青海藏族候选人参加民国北京政府参政两院议员选举;开发整顿青海条陈意见;青藏战争和青藏会议、青藏和议;青海藏区调查;玉树建置 、改革,玉树二十五族及其同藏军冲突;土司制度改革;青藏商业贸易,青康商民与佛教徒赴藏朝拜并从事贸易;民国政府派遣喜绕嘉措赴藏调整关系;举行祭海大典;红军经过青海藏区,等等。

四)甘肃地区

主要有拉卜楞保安司令黄正清拥护中央,支持抗战,筹购羊皮慰劳前方,率藏民慰劳团赴重庆晋谒献旗,提出改进藏区各项建议,召集头人宣传抗战方策,偕阿莽仓活佛赴南京报告边疆政教情况;祁连山藏民请施善政及中央政府、甘肃省政府办理意见;甘肃统筹剿抚滋扰藏民之哈萨克;金元券在夏河等地流通使用情形;中央会同甘省等调处拉麦纠纷及夏河与同仁两县藏民边境冲突;行改院筹设拉卜楞青年喇嘛职业学校办法,中央宣传部拟组织拉卜楞边疆文化编译社出版藏文报刊;天祝划治问题;夏河卓尼土司争牧纠纷与中央解决办法,等等。

(五)云南地区

土司状况调查;滇西调查组关于滇西北德钦得地社会及经济状况调查报告;邦过多吉得头人在得荣、乡城等地活动情况;金沙江西岸藏方政治、军事情况;昌都地区藏兵调动;德钦喇嘛寺活佛联名呈请中央派电影施教队前往该区工作;中印公路测勘受阻;英国插手滇缅界务及滇缅边情,等等。

西藏自治区所藏档案

6西藏地区所藏近代西藏和藏事档案,主要集中在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及拉萨市、日喀则、林芝、山南、阿里、那曲、昌都地区和各县档案馆,各大寺庙也保存有不少近代历史档案。

7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是集中统一管理西藏档案的重要基地,其所藏以藏文为主的西藏和平解放前的旧政权档案,共有120多个全宗,300多万卷(册)。其中,元代档案有几十份,明代档案上万卷(册),清代档案200多万卷(册),民国时期档案60—70万卷(册),是中国除汉文档案外,少数民族文字历史档案最多的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档案的文种,以藏文为主,还有八思巴文、汉文、满文、蒙文、阿拉伯文、印地文、尼泊尔文、英文、俄文等10余种文字。其载体以纸质为主,还有缣帛、木、叶、金、石等。这些档案的长度、大小规格各异。

8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西藏地区所藏近代档案基础较差,尚未完全整理,同时翻译难度较大,目前尚无法了解档案内容的全貌。兹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所藏民国时期部分西藏地方政府机关、寺庙和个人全宗的档案内容介绍于后。

(一)噶厦全宗。共有档案43459件,其主要内容有:西藏行政区划,国民政府对西藏行使主权,宗教事务,西藏重大历史事件及抵抗侵略,西藏地区的农奴制度、司法制度、社会状况、农牧和手工业等经济状况、矿产资源,以及西藏与内地民族间往来等。

(二) 译仓全宗。共有档案55494件,其主要内容有:达赖、班禅被确认、封诰,重大人事任免、奖惩、薪俸及其赏赐,西藏地方政府各机关的大事记、备忘录(包括印簿、簿册、交接清册、清单等),西藏财政、经济、军事、外事、社会状况和宗教事务,“孜仲”学较生源、授课和学生考试。

(三)孜康全宗。 共有档案18961件,其主要内容有:孜康列空向西藏政府呈报财政、经济相关文书,西藏地区耕地面积、耕种率、产量及粮食储量统计资料,西藏地区的畜牧业、牧税,寺庙、僧俗官员拥有土地、房屋、山水、草木及人役得所有权执照等。

(四) 马其康全宗。共有档案15524件,其主要内容有:各军营编制、纪律的文件,官员任免、调遣,设置边境哨卡、阻止外国人入藏参与宗教活动文件,有关军训、军营纠纷、军民纠纷以及军饷、购买军城、兴建营房等相关文件。

(五) 孜恰全宗。 共有档案20397件,主要内容有:该机构职权、制度、人员任免及名册,孜恰列空所属各宗溪的收支清单,该机构收入、支出文件,征收黄金税、牧业税相关文件,以及孜恰列空内部纠纷文件等。

(六) 朗孜厦全宗。 共有档案18851件,其主要内容有:管理枪支及处理窃盗、买卖武器,禁止赌博、吸毒,市场管理、监督度量衡执行情况,藏币流通概况,禁止掺假章卡(藏币)、伪造纸币流通的规定,征收土地、房屋、人头税、差役文件,有关宗教、文教卫生、外交方面的文件等。

(七) 贡德林全宗。 共有档案23413件,其主要内容有:达赖喇嘛、摄政王寻找达擦活佛(贡德林活佛)转世灵童、坐床、册封的文件,有关庄园、土地、房屋、人役所有权文书,农牧区差役、土地出租税、借贷等文件,宗教事务开支等。

(八) 拉恰全宗。 共有档案32524件,其主要内容有:该机构相关制度和所有权,该机构征集物品及各宗溪征收畜税登记,传昭大法会和会供法会、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等宗教活动收支情况,有关贸易和纠纷案等。

(九) 雪列空全宗。 共有档案11267件,其主要内容为:人事任免,人口统计,乌拉差税、农牧赋税,所属十八个宗溪治安、纠纷案文书,达赖喇嘛膳食、官员薪俸及其宗教活动开支等经费,以及该机构日常工作记录等。

(十) 色拉寺全宗。 共有档案43652件,主要内容有:该寺组织机构、人员任免,该寺庄园、土地、房屋、山川、草地、水源、林木及人役所有权文件,该寺支应、减免差税,附属小寺庙的宗教活动,贡德林拉章所属寺庙、佛堂、佛像、经书等移交簿。

(十一) 上密院全宗。 共有档案3309件,其主要内容有:该寺戒律,该寺堪布、执事等人员任免及花名册、薪俸执照,该寺拥有的土地、房屋、人畜等文约及纠纷处理,该寺差役、赋税、庄园年收支清册及寺庙修缮经费等。

(十二) 下密院全宗。 共有档案1525件,主要内容为:该院历史沿革及寺庙戒律,人员任免,该院堪布和中央政府往来信函,达赖喇嘛、摄政给该院下发的有关寺庙戒律的诏书,各考院溪卡收入、开支、银粮债务,以及有关士地、房屋、人役等所有权纠纷等。

(十三) 萨迦寺全宗。 共有档案17107件,主要内容有:达赖、班禅、弟司等有关该寺土地、房屋、人役所有权及减免差役的文件,该寺支付役役费用及各曲溪(寺庙、庄园)收支清册等。

(十四) 策门林全宗。 共有档案33110件,主要内容有:策门林拉章活佛转世至圆寂相关文件,寺庙戒律,赏赐士地、房产、人役文件及拉章内外收支清册、产量登记簿,策门林拉章恰佐府日常开支、维修开支、布施基金等。

(十五) 热振拉章全宗。 共有档案10971件,主要内容有:热振活佛在色拉寺修习佛法和热振事件文件,拉章和西宁商人买卖商品及其与外国人进行商务活动,拉章的力役租税、农牧业收缴差税,各溪卡年度收支、佛事活动支出等。

(十六)拉鲁全宗。共有档案18440件,其主要内容为:拉鲁次旺多吉任噶伦兼马基康(藏军司令部)司令、任昌都总管参与热政事件的文件,拉鲁家族土地、房屋、人畜等产业及其经营收支情形,差役、兵役、增额赋税及宗教佛事等。

33此外,还有德珠拉章全宗计有档案12496件,溪德扎仓全宗计有档案1846件,达隆寺全宗计档案2308件,密儒芳全宗计有档案2170件,西噶林巴全宗计有档案6833件,理塘强差仓全宗计有档案3736件,等等,限于篇幅,不一一介绍。

四川省所藏近代西藏及藏区档案

9四川省的川西、川西北、川西南地区是我国仅次于西藏的第二大藏族聚居区,这里生活着110万藏族同胞。清光绪年间,为便于对其进行统治,清政府设立了川滇边务大臣,统辖四川打箭炉厅(今四川康定县)及所属各土司和西藏的康部。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以清代川滇边务大臣辖地之四川省边东、边西两道置川边特别区域,治康定县,计辖33县。1925年2月,川边特别区改为西康特别区。1928年西康特别区改省,1938年西康正式成立省政府。在这期间,形成了大量反映四川藏区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民族宗教、文化、外事等各方面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些档案史料主要保存在四川省档案馆、甘孜藏族自治州档案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档案馆以及康定、德格、巴塘、马尔康、木里、理塘、乡城、炉霍、稻城等县档案馆中,以民国时期档案为主。其中四川省档案馆所藏民国时期43万多卷的档案中,涉及藏事较多的西康档案为1万余卷。形成时间从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起,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止。其主要内容有:

(一)、政治方面。主要有:川边地区设治、行政区划沿革;四川、西藏、西康、甘肃、青海等省边界会勘划分,西康建省等,如1940年1月至1945年国民政府办理果洛纠纷及会勘川康青三省边界案文件;四川藏区国大代表及立、监委员名册,新县制实施,地方社会调查,驻藏大臣、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及康藏公职人员的任用、选调;十三世达赖喇嘛圆寂、热振事件、大白事件等重大事件的相关电文;国民党军追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四川藏区的训令、报告;国民党军统人员在川边活动发回的情报、支持慰劳前线抗战;藏区各县地方政府的施政方针、计划、工作报告及灾情赈务,分区设署编查保甲情形,等等。

(二)经济方面。主要有:藏区各县乡镇村户数、丁口、地亩、籽种、牛马羊数目、粮税牲税综合调查统计,田赋沿革科则演变,田赋征收章程、清册、牲税、盐厘、茶厘、金课及杂税的征收;乌拉差役概况,乌拉机构的设置、管理办法;土地调查、荒地数目统计、奖励垦荒及森林保护;矿产调查,开办金银等矿,兴办制革、毛纺、制盐等实业;粮食产销、盈亏数量调查,粮食工作报告;边茶贸易、羊毛交易;公路、桥梁、机场的勘探、修建;邮政、电信台站的设置和培修,等等。

(三)军事方面。包括金川等役阵亡士兵抚恤请荫请奖,四川总督征剿瞻对土司工布朗结的奏折,赵尔丰在川边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日机空袭松潘损失抚济及藏族同胞请缨抗战,等等。

(四)司法治安方面。主要有:清末川边词讼各案清册,抢劫、杀人、偷盗、债务、继承等刑事民事案呈控诉状;地方警察沿革,枪支管理、地方联防及治安案件的调处;懋功事变、靖化事变、松潘事变等烟案详情,等等。

(五)、民族方面。有民族概况、藏族的分布、沿革、状况等综合调查,民族政策的制定、民族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民族工作的开展及筹划西藏、藏事经营等;土司土官产生、承袭、废除等,土司发布命令及土司干政;改土归流设立道府州县的奏折,调解、裁决和处理土司头人内部纷争的指令、朱谕,等等。

(六)宗教方面。包括有:喇嘛寺庙概况调查,寺庙保护、僧众管理及规章制度,金川广法寺的建立、沿革、培修和住持更换;堪布加委;核发僧粮俸银救济;十三世达赖、九世班禅圆寂国民政府派员致祭的文电,等等。

(七)文教卫生方面。有清末关外设学务局开办学堂和设医药局义务放种牛痘情形;藏区各级各类学校调查、学校分布、失学儿童及民众统计,劝导藏族子弟入学肄业的告示,得等。

(八)外事方面。有外国传教士在藏区购置地产、传教办学、游历考察及经商等活动调查,外侨居留登记,丹巴、盐井等地劫杀、驱逐外国传教士的教案,英国觊觎西藏侵入康藏南部筑机场建营房情报等。

云南省所藏近代西藏及藏区档案史料

10云南省的藏族主要聚集于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的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区。中央政府对该地藏区的治理由来已久,形成了大量有关西藏和藏事方面的历史档案文献,目前主要集中保存在迪庆州各县档案馆、图书文化馆、公安局及州档案馆以及噶丹松赞林寺、东竹林寺等寺院中。该批档案涉及年代从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起至1949年止,约11300余件,且绝大多数档案为民国时期,记录了清代和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及云南地方政府对藏族的政策,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云南藏区的有效管理与统治,以及藏族同胞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生活情形及与各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历史状况。其内容主要如下。

(一)政治方面。主要有:行政区界勘划,区域调整变更,建置改治,各级政权机构设置、变更,县长、乡镇长等主要官员的任免、选举、升调、交接、奖惩;户政管理,调查统计户口、人口、整顿乡镇保甲,严密保甲组织;地方参议会工作概况及经费,国大代表、立法委员选举;国民党政府为围追堵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饬令地方政府和军警修碉堡、堵渡口封渡船,防范朱德、徐向前和贺龙、肖克部红军入境渡越金沙江;饬令地方政府严防共产党在各地进行民运、学运;追查德钦自卫队杀害东藏自治同盟成员的有关文件;颁布抗敌救国宣传大纲,组织国难演说团,中甸抗日救国会请求率藏民团参加抗日救国战斗;国民党、三青团等政治组织概况、活动情况,等等。

(二)经济方面。有各级地方政府编制年度预决算,造报岁入岁出;地方经济、物价调查,推行新制度量衡;颁布金银外币处理办法,解缴存银,推行使用法币,禁用白银,收兑铜元,藏洋折兑法币,发行推售公债,劝办股票;征收各种赋税;制定商业登记法、农民信用合作总社章程,组织商业同业公会,建立商业市场,开办集市贸易,进行工商业注册登记,举办工商业概况、私营商号运货经营、百货毛皮制品调查;调查统计土地面积,开展农业经济、土壤、灌溉面积、农村社会经济、森林面积、牲畜数量等调查,推广开荒种粮,提倡养蚕,实行国民工役造林,严禁乱砍滥伐,发展畜产品制造,提倡牧养优良种马,发放山地、水田管理执照,实行二五减租,以及田地租售,征收公粮;进行金属矿产分布、矿区分布调查统计,整顿和开办金厂、铜厂,禁止私自采矿、私挖金矿;设立食盐公卖店,办理经销许可征,整顿盐务,调整销售盐价,抽收盐厘,缉拿偷贩私盐,查禁倾销军盐;制订维护交通保障商旅法规,进行道路情况调查,开发水陆驿运,维修道路、桥梁,开设船渡,管理船舶;整顿邮路,恢复中维阿邮电,等等。

(三)军事方面。主要有地方军队建制、裁撤和恢复游击队;驻防部队的防务和调动;主要官佐任免、升调和奖惩;征兵服役、缉拿逃兵、整顿军纪和民兵组训;派拨军马、粮秣、被服、军饷、军费等军需物资;平定中甸江边境民变事件,处理和制止德钦阿东土司禾尚忠围城、维西自卫队与寿国寺僧侣械斗、邦达昌等武装入犯、德钦贡水伙赵正雄抢杀等事件;进行剿匪,抚恤剿匪伤亡官兵及统计报告剿匪损失武器弹药,等等。

(四)司法警务方面。主要有:司法人员统计,造报司法经费预决算;警察部门设置、编制、建制变更,警察官员任免、升调;各种刑事、民事案件诉讼及审理,以及治安管理,等等。

(五)民族宗教事务。主要有:各民族部落土官(千总、把总等)任免、升调、奖惩;土司情况调查,土司地位、待遇处理;民族政策、民情民俗改革,组织风俗改良会,提倡汉藏通婚,改善边地人畜同住不良习惯;进行藏、苗等各民族调查;寺庙、喇嘛登记,封委红教大喇嘛、宣慰大法师、西藏宣慰使、边境宣慰员,颁行僧众戒律章程、寺庙兴办慈善事业实施办法;整理寺庙清规,进行寺产调查,清理寺产,修缮庙宇;云南督军府发给各寺庙喇嘛宗教自由执照;寺院选僧筹办学校及其经费,僧侣犯事究办,等等。

(六)文教卫生方面。主要有各县(局)、乡、镇、保开办国民教育,设立高初等国民小学、师范学校、土民小学、自治学堂,修建校舍,委任校长和教员,教员、学生统计,学生成绩报告,学校经费预算和支拨,保送土司子弟入学;颁行教育规章,委聘视学员,举办小学教员讲习所、教育观摩会等;创办《边疆研究》、《边疆公论》等刊物,成立文献委员会,征集文献史料,编修中甸、维西县志;颁行各县市卫生委员会工作大纲,设立县卫生院,充实经费,购置器械,进行医院、诊所、医务人员调查统计;设立卫生学校、护士助产职业学校,普及种牛痘,预防注射疫苗;调查麻风病人数,收送隔离所,等等。

甘肃省所藏近代西藏及藏事档案

11甘肃是中国多民族聚居的省份之一,藏族人口在全省人口总数中所占比例仅次于汉族和回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生活在甘肃的藏族人民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档案文献,但因种种原因,现存的档案文献,基本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甘肃省所藏近代藏事档案,甘肃省各地、市、县等各级档案馆、图书馆、文化馆及拉卜楞寺等众多藏传佛教寺院均有收藏,其中尤以甘肃省档案馆、图书馆,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夏河县档案馆、天祝藏族自治县档案馆、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所藏最多。从目前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上述档案馆和图书馆所藏西藏和藏事档案文献在8000件左右,时间最早的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所藏明永乐十年(1412)五月一日永乐皇帝钦赐康乐县原大圣宝积寺“正觉寺”寺名(即今蜂窝寺)敕(汉藏文合璧),并有清雍正二年(1724)至藏历金猪年(1911)清代档案300余件,绝大部分则为民国时期(1912—1949年)的档案,文字以汉文为主,也有少量藏文及汉藏合壁。

12甘肃省所藏晚清、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清末和民国时期国家政务、国民党党务、民政、行政、户政、疆域、地政、礼俗、民族、部落、土司、宗教、寺院、警政、保安、禁烟、社会、建设、营建、人事、监察、司法、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人物诸方面,反映和记载了甘肃藏族人民生活地区政治、军事、经济、司法治安、民政、宗教、文化教育卫生等各方面社会发展的历史概貌。兹其要者,分述于后。

(一)政治方面。主要有:清朝的番例条款、清政府镇压甘肃、青海地方少数民族事件,处理地方土司、寺院及部族之间纠纷;民国时期国民党、三青团等地方各种政治组织系统及活动情况,成员登记统计资料;各级政府和机构人事制度及官员升迁任免情况,国大代表、立法监察委员选举、地方参议员选举及参议会议提案,等等。

(二)军事方面。主要有:地方保安部队军官升迁任免命令,官兵升补表册,军官士兵、民兵壮丁名册,军官、士兵粮饷清册,武器弹药管理颁发登记册,征兵工作及部队训练计划,处理地区军事冲突,等等。

(三)经济方面。主要有:土地、农作物面积、产量、牲畜、造林、育苗统计,土地征租,粮食、牲畜征税,农林建设计划,土地、山林、房产买卖契约,房租地租帐册,货币金融管理,赋税征收及减免情况,救灾赈济情况,各地各级政府机构年度岁出岁入预算书,地方款项收支明细表,各种机构员工薪津、生活补贴经费领支惰况,各种拨款清单、工料帐册,等等。

(四)司法治安方面。主要有:法律规章,民刑事案件处理情况和判决书,诉讼调查材料,司法人员任免命令和审查表,看守所和监狱的规章制度及囚犯管理;自卫队和警察编制、组训情况,维持社会治安办法和活动,公私枪支管理,禁烟緝毒,查禁会道门、赌博活动,官警升迁任免和警察员佐名单,等等。

(五)民政方面。主要有:地方县、乡、镇政权机构设置情况,各县、乡、镇行政区划及地界区划图,各类职业公会及民众团体成立章程和登记表册;地方保甲编制、组织规程及保甲长选举,编组藏区保甲,藏民调查纲要、报告,各民族分布区域及人数统计,各县、乡、镇历年户籍、人口管理调查统计资料,等等。

(六)宗教方面。主要有:九世班禅内地活动情况,拉卜楞等寺院举行开光典礼、时轮法会等重大佛事活动的记汞,各种租佃和布施收支帐册,宗教团体调查统计,活佛圆寂致祭料理及转世灵童认定、坐床情况,蒙藏委员会颁布的喇嘛转世、任用、奖惩办法,寺院修茸和管理,以及宗教教育、佛学研究,等等。

(七)文教卫生方面。主要有:开办国民教育、社会教育、识字教育情况,倡导女子教育,委任和聘请各学校校长、校董、教员的委任状和聘书,学生名册和成绩表,社会教育和教育经费统计资料;各县、乡卫生院设置,医务人员的培训、委任、调查统计资料,等等。

青海省所藏近代西藏及藏事档案

13青海省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藏族人数仅次于汉族,分布于全省许多区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反映和记载这些活动的大量历史档案文献。

14青海省所存清代和民国时期西藏及藏事档案,主要保存在青海省档案馆,形成于雍正二年(1724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以民国时期档案为主。这些档案史料,反映和记载了清代和民国时期青海省藏族地区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宗教、民族关系及青海与西藏关系、青海与四川阿坝地区关系、青海与甘肃拉卜楞地区关系等诸方面的基本情况;也记录了清代和民国时期青海地方政府对藏族的政策,从各个不同侧面反映了清朝政府和民国政府对青海藏区二百余年的统治以及藏族同胞在这一历史时期的生活、生活、发展演变及民族关系各方面的历史状况。

15其主要内容有:

(一)政治方面。有青海省及其所属各级地方政府机构的设置、裁撒和人事管理,官员任免、交接、铨叙、奖惩情况;国民党实行“剿共”,围追堵截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严防查拿进入青海藏区红军,国民党、三青团等政治组织的活动情况材料,地方议会选举、议员提案,等等。

(二)经济方面。有金融管理、货币流通兑换、金银用品管理、劝募认购公债和国库券;各族及洋行与藏区贸易、物价管理、度量衡管理;循化厅向各族派购粮料、柴草、牛羊毛皮、马匹、食油,摊派差役,摊购征收马匹、驮牛;农业生产、减灾减赋、借发籽种;植树造林、保护森林、严禁乱砍滥伐、派购木材;发展畜牧业、开展兽疫防治,保护野生动物;土地管理、清查耕地、开垦荒地、实行军垦、土地买卖、地价契约;征收各族贡粮、额粮,禁止粮食、药材、畜产品出境;盐政茶务管理,征收盐税、茶税,查禁私盐、私茶,以盐茶交换牛马羊皮毛等畜产品;征收地丁税、屠宰税、皮税、毛税、烟税、酒税等各种税赋及减免;开办矿业,创设金、铅、煤等矿厂以及阻拦办矿纠纷等;发展藏区交通、设立驿站、整修道路桥梁、修建巴塘机场;征派各种差役,派购牛羊、马匹、皮毛、柴草、食油、药材,支应沙薮,乌拉及废除乌拉制度,以及各族民众要求减免差徭税和民众抗债、抗粮、抗差、抗税事件等。

(三)军事方面。主要有各地兵站摊派征收军马、军粮、草料、驮牛等军需物资;国民兵役、军队兵变、士兵逃跑以及民团组训、藏族勇丁等。

(四)民族事务方面。主要有民族政策、民情民俗改革,各民族部落首领、千百户的委任,各族头目衣单口粮犒赏,千百户数目名单、千百户职务承袭,发给各族部落住牧地域执照及藏族各村寨程途里数清单;河南蒙古与藏回等族互控抢夺,藏、汉、回、撒拉族民争夺牲畜、土地、水源纠纷;各族部落之间为争夺土地、草山、牧场、属民引起的械斗和纠纷,争寺纠纷等。

(五)民政方面。主要有各级政权机构设置、裁撤、行政区域勘划;各类职业公会和民众团体的成立、登记及活动;户籍人口管理,清理登记户口、人口调查统计、整理编制保甲、编排村寨门牌;自然灾害情况,赈济抚恤灾民,劝捐劝募,公益捐献等。

(六)司法方治安面。主要有:司法规章,各种刑事民事案件查办;警察部门设置、编制情况;维持社会治安活动,缉拿各种犯罪人犯,查办各类突发事件;藏民枪支配发和使用管理,收缴各族私用刀矛枪械;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吸毒、禁贩鸦片、禁种罂粟、清查种植罂粟地亩、铲除烟苗,以及因禁种罂粟、铲除烟苗而引起的种烟民众与官府的冲突事件等。

(七)宗教事务。主要有喇嘛、寺庙管理登记,观经大会等重大佛事活动;设立佛教会等宗教组织,寺庙财产管理、租佃、债务、化缘、布施情况;迎送十三世达赖喇嘛由京返藏,十四世达赖喇嘛灵童寻访、坐床,九世班禅内地活动,迎接班禅灵童,寻访六世嘉木样转世灵童,热振活佛逝世;以及拉卜楞寺与黑错寺互争法台、卡家寺与拉卜楞寺争夺属民、隆务寺与卡家寺争管地界、拉卜楞寺与隆务寺争夺属民等寺院纠纷,等等。

(八)文教卫 生方面。主要有:筹办设立国民学校、蒙藏学校、藏藏师范学校、中小学校,招收和选送蒙藏学生,委任校长和教员,教员学生统计、学生成绩报表,捐助办学经费,学校教育经费预算和拨付,教职员薪俸发放;举办蒙藏教员讲习所、国语讲习所,招收和培训学员;推行国语教育奖励办法、优待蒙藏学生办法,推广普及初等教育,强迫各族适龄儿童入学读书等;创办蒙藏白话报,调查保护名胜古迹、古物;设立医疗机构,培训医务人员,加强医药管理,开展卫生防疫,在各族人民中推行施种牛痘、防范鼠疫、防治霍乱,等等。

(九)区域关系:主要有:青海与西藏之间进行商业贸易活动,驮运交易羊毛、茶叶、食盐等货物,征收、减免货税,组织商会等;由藏派任寺庙堪布,青海教民赴藏朝经,收抚、遣返青海逃居西藏流民;处理青藏边民互争草场、争斗抢杀、偷窃牲畜、抢劫粮运等纠纷,通辑、遣返人犯;藏兵入犯青海边境,举行青藏边境事务会议,签订青藏和约、青康藏定约,缉拿逃藏叛兵,交涉遣还叛首;来往藏区路票护照管理和发放等。拉卜楞与四川阿坝等地因争地焚杀械斗纠纷,等等。

(十)涉外事务:主要有:美、英、俄、日、德等国人员来往藏地游历、考察活动,外国传教士在藏区设立教堂,进行传教活动,外国人在藏区设立洋行,以及因与藏区各族民众发生矛盾而引起的多次“教案”和“驱逐洋人”事件等。

近代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和专题汇编的编辑出版

16为更好的开发利用国内各保藏机构所存西藏和藏事档亲档案资料,为学术研究服务,各档案馆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积极编纂出版馆藏相关挡案文献目录和专题档案汇编,为研究西藏政冶制度、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西藏与其他藏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还原历史,提供了大量第一手具有重要的史料。兹将近代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和资料编辑出版情况作一简介。

(一)《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丛书》的编辑出版

17为使学术界全面了解国内各档案馆等机构所藏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的信息,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组织中国第一、二历史档案馆和四川、甘肃、青海、云南等省档案馆,历时15年,编辑出版了一套《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丛书》。全书共分8册,收录档案条目95000余条,计约820万字,其具体情况如下:

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满、藏文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880千字,共收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西藏及藏事满、藏文档案目录13334条,其中满文档密目录13040条,藏文档案目录294条,起于天命七年(1622年),止于宣统三年(1911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汉文部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1432千字,共收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西藏及藏事汉文档案目录17213条,起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迄于宣统三年(1911年)。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上、下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2495千字,共收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西藏及藏事档案目录25827条,起于清末光绪十四年(1888年),迄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

4、《甘肃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412—1949年):甘肃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650千字,共收录甘肃省档案馆、《甘肃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图书馆,甘南藏族自治州档案馆、夏河县档案馆、天祝藏族自治县档案馆、临夏回族自治州档案馆所藏明永乐十年(1412年)至1949年西藏和藏事历史档案文献7875条。

5、《青海省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724—1949年)青海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1332千字,共收录甘肃省档案馆所存清代和民国时期西藏和藏事历史档案文献15354条,其中清代5272条,民国时期10082条。

6、《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738—1949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064千字,共收录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档案馆、中甸县档案馆、维西傈傈族自治县档案馆、德钦县档案馆、德钦县公安局所存清代和民国时期西藏和藏事历史档案文献11308条。

7、《四川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388—1949年)四川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415千字,共收录四川省档案馆、甘孜藏族羌族自治州档案馆以及康定、德格、巴塘、马尔康、木里等县档案馆所藏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西藏和藏事历史档案文献4559条,其中明代4条,清代1448条,民国时期3107条。

(二)西藏和藏事档案专题资料的编揖出版

181980年代以来,特别是1986年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以后,为充分发挥国内各档案馆所藏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的作用,为国家核心利益和学术研究服务,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组织和协调下,编辑出版了一批西藏和藏事档案专题史料 ,尤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编晚清时期相关专题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编民国时期为多,兹作简要介绍(内容为近代即1840年以前的档案汇编原则上不收):

19《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该书由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合作编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全书分为7册,第一册为元代、明代档案史料,第二、三、四、五册为清代档案史料,第六、七册为民国档案史料,共收录汉、满、藏、蒙文档案史料3200余件,278万余字,照片近100帧。其中绝大多数档案文献系首次公布。所辑档案史料,全面、客观、系统地反映和记载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长达七百年关系的发展脉络和基本历史面貌,充分证明了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的政治隶属关系,西藏地方从来没有脱离中央政府的主权管辖而成为“独立国家”。

20《清末十三世迈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共收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在清代末期的汉、满、蒙档案史料334件,28.2万字。其主要内容有:十二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受戒,十三世达赖喇嘛坐床、亲政及选任经师,十三世达赖喇嘛北上、进家朝觐、加封名号、陛见祝寿、叩悼慈禧光绪丧事、进贡赏赐、来京返藏接待迎送,十三世达赖喇嘛出走印度、革去名号、派员劝令回藏等。

21《清宫珍藏历世达赖喇嘛档案荟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主要收录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代历世达赖喇嘛满、汉、蒙、藏文档案文献154件,并附录有《清季历世达赖喇嘛简历》《达赖喇嘛世系表》,彩色影印。

22《清宫珍藏历世班禅额尔德尼档案荟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月彩色影印出版,共收录清代历世班禅额尔德尼档案190余件。

23《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1年1月出版,计约33万字。全书共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国民政府官方档案文件376件,从1937年12月1日九世班禅圆寂开始,至1949年8月十世班禅坐床为止。其主要内容有:国民政府派专使致祭活动,班禅行辕、西陲宣化使公署、班禅驻京办事处、班禅卫队等机构的撤留,武器、财产、人员的处理和安置,班禅灵柩回藏等善后处理事宜,以及九世班禅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和十世班禅坐床典礼的举行等。

24《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汇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1年1月出版,计约31万字。全书共收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十三世达赖圆寂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国民政府官方档案文件478件,其主要内容有:国民政府特派黄慕松为致祭专使,前往西藏致祭的有关文件;寻访十三世达赖转世灵童经过相关文件;国民政府特派吴忠信赴藏会同热振主持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事宜相关文件等。该书的出版,对于研究西藏政冶制度、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特别是民国时期所发生的这两个历史事件,印证有关历史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25《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2年8月正式出版,共选辑中国第二历史档案所藏九世班禅从1924年5月离开西藏出走内地开始,到返藏受阻,1937年12月于玉树圆寂为止,有关档案文件434件,计约42.3万字。内容包括:派代表出席北京民国政府召开的善后会议,向大会致送“消弭战祸实行五族共和”意见书;段祺瑞册封“宣诚济世”封号;参加国民会议;授封“护国宣化广慧大师”名号;派任西陲宣化使;参加追荐十三世达赖活动;选任国民政府委员;在各地进行讲经、说法、启建时轮金刚法会活动,以及准备、办理返藏事宜,等等。

26《民国治藏行政法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五洲传播出版社于1999年12月正式出版,共选辑民国时期有关治理西藏的法规,业及具有法规性质的相关规章制度,共计55种,11.5万字。

27《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计约114万字,共辑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1889年1月至1914年3月亚东关档案文献1401件(亚东关于1894年5月1日设关通商,1913年3月奉总税务司安格联之命办理结束工作。但所存档案包括了1889年1月赫政奉命协助升泰参加谈判至开关前的部分,以及自1913年3月至1914年3月办理结束善后事宜部分)。

28《康藏纠纷档案选编》。民国时期,因清末康区改土归流而形成的西康与西藏边界问题而引发了三次较大的冲突和战争,其中第三次发生在1930年6月,当时甘孜县大金寺与白利土司因争庙产发生纠纷,并引发了驻康边防军与向西康辖境进犯的藏军之间的大规模军事冲突。后经中央政府派员调解,经过历时10年的交涉、谈判,方告结束。该书即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有关第三次康藏纠纷始末档案史料汇编,由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计约45.8万字,共收录1930年6月至1940年5月间南京国民政府、十三世达赖喇嘛、九世班禅、川康边防总指挥刘文辉、青海省政府、西康民众团体、中央特派员唐柯三等在处理和交涉康藏纠纷事件中形成的来往文电536件。其主要内容有:报告大金、白利发生纠葛经过情形文件;中央特派专员唐柯三赴康调解经过情形文电;川康边防总指挥部、青海省军政当局代表分别与藏方进行谈判、交涉以及签订有关条约、办法方面的文件,等等。书末还附有唐柯三《赴康日记》。

29《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长期以来,民国时期有关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方面的研究,苦于资料的匮乏,藏学界及史学界及对此问题的研究显得有些薄弱,为了反映该时期西藏及广大藏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历史本来面貌,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作编辑了《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共收录1930年至1949年间相关档案141件,45.8万字,由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00年7月正式出版。主要内容有西藏及藏区财政金融、交通建设、邮政电信、商业贸易、藏区经济调查与开发规划等。

3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汇编》。进入新世纪后,形势的发展对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出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海内外学术界要求扩大 与推进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的编辑出版,希望以新的更直观的影印形式出版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顺应这一需求,策划编辑了该大型影印丛书。该书收录馆藏档案包含清末档案史料一册、民国北京政府时期档案史料四册,余均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以及西康(含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藏区地方政府往来的档案史料。目前已出版50册。

31这一系列档案史料的编辑出版,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对推动国内外藏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32主要参考书目

33甘肃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甘肃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412—194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1997年2月出版

34四川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四川省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388—194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

35青海省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青海省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724—194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36《全国民国档案通览》编委会编:《全国民国档案通览》(1—10册),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

37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史料目录》(1738—1949年),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8赵铭忠、李祚明主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指南》,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年出版

39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四川省档案馆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1—7)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40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上、下册),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4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1年1月出版

4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1年1月出版

4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1992年8月正式出版

4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西藏亚东关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4月出版

45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7月出版

4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民国时期西藏及藏区经济开发建设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于2000年7月出版

4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清末十三世迈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

4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满、藏文部分),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

49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西藏和藏事档案目录》(汉文部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

Auteur

Archives N°2 of China, Nanjing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Le texte et les autres éléments (illustrations, fichiers annexes importés) sont sous Licence OpenEdition Books, sauf mention contraire.

Rechercher dans OpenEdition Search

Vous allez être redirigé vers OpenEdition Search